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跟北水炒

騰訊(700)炒到420元,好恐怖,北水也好,西水也好,只捧騰訊。


獲淘寶中國注資收購的高鑫零售(6068),復牌後反而跳水10%,收市也要跌4%。阿里不及騰訊當旺。


最近炒股很難,也很簡單。打開東方財富網,找一下港股通的重磅股,跟著炒,勝算稍高,一於跟北水炒。其他方法,似乎都不大管用。


高追易中伏,但好過撈底,不管策略如何,要決心止蝕(建議散戶機械式止蝕好了),尤其是跌穿保力加通道的(升穿的你有膽跟亦未必穩陣)。我曾買過中國鋁業(2600),賺過點錢,股價10月初升穿7.4 後,持續回落,今天最低到5.07,不足兩個月跌足三成 ,幸好在跌了不足10%時已止蝕。最近資源股的確差,但也想像不到能差不到這個地步。


現在炒股要選板塊,然後再從中找個當炒的,否則坐貨,不知要等到何時。汽車股最近整體不佳,但今天吉利 (175)及比亞迪(1211)卻反彈。我看好5G板塊,但暫時只是長飛光纖(6869)跑上,京信通訊(2342)載浮載沉,不用輸錢已夠運了。其他看好的板塊有:教育股、內需股等等,但我也沒有信心能找到當炒的,當中不少還要坐貨。

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

師生情不再,上課何時了,學習誠可貴,走堂價更高

本文純屬抄襲之作,原文在此處

公元前551年,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出生,化三千,七十士;公元前232年,秦始皇焚書坑儒,可見統治者乃是殘暴不仁的殺人政權,本性難移,古今一轍。事隔兩千載,今日「萬世師表邪壇」在大學處處重現,「知識改變命運」、「建設知識型社會」綱領依舊,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」、「內聖外王」訴求遙不可及。一眾大學老師不思進取,行禮如儀的上課教書,意於消費孔子等儒者,換取政治及經濟本錢。如此低劣之行,本會絕不予以認同,同時寄望港人認清焚書坑儒之本土意義,以免使上課淪為培育師生情誼之政治搖籃,或是將終身學習成為另類政治正確。

集體式上課終要有結束一日
焚書坑儒2049周年,西文大學(下簡稱「西大」)學生會將不會舉辦或參加任何悼念活動,更反對同學繼續上課及交作業。不舉辦悼念及教學活動,並不代表我們會遺忘秦始皇暴政,孔孟之學已經記載於史書,記憶亦早已深印於腦海,上課無助傳承和延續意義。本會絕對尊重當年儒生為之的犧牲與付出,我們需堅守其所堅持之普世價值。人們兩千多年來風雨不改的上課,可印證我們對此之執著,如基於人道理由拜拜孔子,我們可以理解,日後港人仍可自行學習,但不必上課,集體式上課終需要有停頓或結束的一日。

面對赤化之禍,政權壓迫港人,不必依靠焚書坑儒記住這個不義的政權。打壓知識份子、學生的戲碼,每天都在香港社會上演,活生生地警惕着我們,學生應立身本土,先時刻認清當代偽儒者毒害莘莘學子之事實,而非天天上課。去年西大舉辦聯校論壇,主題為「重鑑焚書坑儒意義,構想走堂前路」,事隔一年,就焚書坑儒、儒學出路之討論並無新進展,但走堂運動已形勢大好,實質及虛擬走堂兼備。如孔子教育理想未能與現今香港社會作連繫,盲目繼續舉辦教學活動,最後只會淪於形式化,消費孔子。假若他朝孔子翻生,告訴我們他對現今香港社會的看法,屆時再借而討論亦未嘗不可。

學習情懷殆盡 本土認同抬頭
昔日人們努力學習,至今焚書坑儒仍歷歷在目,是儒生為天地立心、為生民立命的政治覺醒之初,多年學習亦能勾起共同回憶。前人希望將精神薪火相傳,永續接棒,延續過往所強調的儒家情感,直至千秋萬世。時代交替,學而時習之的情懷殆盡,本土身分認同抬頭,對新一代而言,孔子及儒家之意義所剩無幾,走堂才是他們的政治啟蒙。「走堂運動」的公民覺醒、「走堂革命」的勇武抗爭,深深感染一眾年輕一代。我們應先以港人本位,聚焦於近年大型走堂運動,以至本土歷史如香港較腳戰、六七暴走、九七潛水。我們應立於本土之先,而非自困於儒家之死胡同,方可於討論中找尋出路走堂。與其將一個承載着師生情懷的焚書坑儒,作為港人年度政治活動、民氣聚集之時,霸佔學生的共同記憶,倒不如撇除師生情懷,建立真正屬於學生的課外活動,將本土思潮注入港人之議程和願景之中。

香港西文大學學生會會長

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

回購股份選股法

恒大地產(3333)股價自五月初至上周升逾65%,星期一單日再急升22%。五月初我極小注買入,也算烏龍撞中賺到。

市場上有兩個解釋︰

1. 恒大長負債高,對沖基金及外資炒家大量沽空,沽盤被挾爆,大量補倉盤把股價推高;

2. 與A股上市有關。恒大今年回歸A股上市,市場傳言每股20港元,即較港股有大幅度溢價,恒大把在港市場的股價托上,收窄溢價,以令中國證監會審批順利審批。

事後解釋對投資者,尤其是散戶,沒有意義,而我買中也有好彩成份。好彩之餘,也有些分析因素值得參考。問題是,有哪些因素散戶有能力參考?

原因1是散戶掌握不了的。沽空量還可以知道及分析,但會誰挾?挾高的贏還是沽空的贏?純買大細。今年以來,中央調控樓市,散戶正路是避之則吉,加上負債高,誰敢搏?

原因2更只是傳聞,散戶難以判斷。

然而,我買中了,其實並不純粹運氣。五月初我做了一個實驗,把過去一個月公司回購股份紀錄找出來(散戶可到披露易找),把回購股份佔總股數百分比按高低排列。我剔除了一些不正常地高比例的公司(正常最高也只會是個位數字),也刪去市盈率偏高的,成交過低的。然後把最高的十只均注買入(也可買首二十只),分散風險。因此,五月初時,我便選中了恒大。

這個類近機械式操作,像殘值投資法,但這是懶人版,因為,計殘值較困難及累,多少才是殘,也不容易判斷。計算回購比例則只需耐性,用excel。

公司自己回購股份,一般是股價低殘,或貴極有個譜,即把估值工作交給公司高層。而且,有些公司回購是有目的的,通常利好。再加上一點,能大比率回購,即代表公司手持現金不少。

當然,持股多久要考眼光及耐性。可以定止蝕盤(用平均線,或一年、三年、五年低位,又或者乾脆定高位以下15%),而且只持最多半年,當然,某股有起色可以加注。這部份便考眼光了,我自己也後悔沒有加注恒大。

甚麼時候止賺?又是另一番功夫,對自己分析沒信心的,可以用一些技術硬指標。

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

瑞聲科技(2018)風波背後:都是工資惹的禍

世界革命早成為紙上談兵,推翻一個政權亦殊不容易,就算要搞垮一家企業王國(不管是長和還是蘋果)也不容易,但重傷一家新冒起的明星企業,卻還是有辦法。

過去二十年,全球興起了社會審計、企業社會責任等等,出現了一些以勞工權益、環境保護為名監察企業的公司及NGO,有些甚至動員消費者來搞杯葛行動。外國有些左派把這些運動吹捧得過份(例如Naomi Klein),但我股壇馬克思並沒有那麼樂觀。許多年以前,香港有勞工團體搞過開達玩具公司,幾年前有人以工人自殺來衝擊過富士康。可是,這些公司還健在,運動並沒有令它們的生意利潤減少多少,工人待遇得到的改善似乎也相當少。例如,富士康由出事的沿海地區,漸漸搬到內陸。

能帶來即時殺傷力的,似乎是沽空機構,起碼可以真金白銀地令上市公司股價下跌,揭發造假帳,更可能令老闆及管理層背負法律責任。最近是瑞聲科技(2018)。

自持蘋果手機等的供應商(生産聲學相關產品),瑞聲科技近年一時無兩,股價由40元水平高至破100元。沽空機構Gotham City Research指它二十多間沒有披露的關連公司,其中一個作用是逃避勞工標準的審計監察,而且,沽空機構指,老闆、股東與瑞聲管理高層有關係。沽空機構連續兩星期出報告爆料,瑞聲股價暴跌三成至80元水平,昨日更停牌。

沽空公司是高成本高風險操作,涉及的是個別公司不為人知的操作,寫一份簡單報告需要花許多時間及人力。作為業餘散戶及小市民,不妨可以看出在花俏的「科技股」背後的工業結構問題矛盾。

蘋果當然是科技股龍頭,但稱它為工業股亦不妨,只是工業生産部份它不需要負責,由一眾供應商提供部件,連裝嵌也不需自己動手,只需要做設計及市場推廣。蘋果可以在全球供應商之間遊走,尋找技術最好、價錢最好的,但作為供應商,卻要直接面對勞工成本上漲。

我沒有深究瑞聲的勞工成本,但可以從其他較容易看的行業猜到一二。著名運動鞋類生産商裕元集團(551),我們現在每五對名牌運動鞋便有一雙是它生産的。它由台灣發跡,在九十年代大規模在中國大陸擴張,為了尋找廉價勞工。可是,近年大陸生産只佔集團的20%,生産大規模搬至越南及印尼,理由與當年由台灣搬到中國一樣,為了尋找廉價勞工。

因此,瑞聲要用找勞工成本便宜的代工,逃避會增加它成本的勞動條件審計,對資本來說是非常自然的事。而瑞聲屬於科技産品行業,轉移生産地要考慮的因素更多,所以會傾向在原生産地中國尋找,這大概就是要發展及隱藏關連供應商的動機了。一家鞋廠的技術及原材料比較簡單,運輸也較方便,但生産科技産品需要的技術、原材料等等並不容易在令一個國家找到及複製。我有朋友是國內生産電線的廠家,電線似乎是低技術的,生産也似乎簡單,可是,他說,雖然中國勞工成本上漲不少,但要搬到別的國家生産,也不容易保證原材料(主要是銅及塑料)的量及品質。

瑞聲是否會跌回40元(就是近一兩年來大漲前的水平)?如果管理層無法反駁指控,那便是指日可待了。至於瑞聲那些神秘的關連公司的勞動狀況如何?媒體及關心勞工權益的團體可以給點壓力,打開黑匣子。


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轉折期

肖建華在香港四季酒店「消失」後,中港莊家股似乎也靜下來,連帶三、四線股票也沉寂起來。市況差不容易察覺,但最近恒指升了九百多點,但環顧不少這些細價股紋風不動,部份更跌到離譜,便可知一二。升市只集中在少部份大藍籌,不少散戶只有坐艇剝花生。

日後回顧2017年(起碼是上半年),大概會稱之為轉折期,情形就像香港政局,舊莊家要走了,新莊家未來。換屆在即,每一個人都等下屆特首上台,沒有人有大計劃,不務正業,被譏為「豬一樣的隊友」的阿鼎犯下低級錯誤,Accept Track Changes 亦未學識,一向「打横黎」的梁振英亦如此。

最近我也在調整投資組合,我正在試驗一個新做法。資源股大部份止蝕,其他沒有甚麼起色。最好表現是睿見教育(6068),比起入市價高了超過40%,沽了一半止賺。大陸的教育股似乎還是起步,可以長線持有。

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

港股飄忽

恒生指數由23900突然回彈至24600,但升市集中在騰訊、瑞聲、友邦等帶動,連整體科技及保險板塊也談算不上,更談不上大市全面上升。所以,只有買中或猜對了恒指方向,否則也不容易有進賬。至於看淡者,每當向下破24000都空軍出動,卻被挾得血流成河。這個程況似乎已重演了數遍,喊「狼來了」的小童,在狼來之前已被村民打死。

至於我的持股,手上的科網股金蝶國際(268),升了5%多一點算有交待,但這兩天立即回到原位。昂納光科技(877)則從三月中的7元高位跌至四月底的5元邊,我在5.4接貨也要坐貨至今。期內最好的持股是睿見教育(6068),上升了30%。資源股沒有起色,多在坐貨,大陸消費股則載浮載沉。

過去一個月,美股易炒過港股。我用SCTR動力排名機械式買美股,同時持有20只左右,並作少許增強版(加注於排名前十名的四只),至今賺到2%,成績算不錯,稍為優於大市,大致與Nasdaq同步。但是,不知遇上調整或熊市會如何。

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

高追中伏,坐唔定都中伏

早已不敢在港股高追,避過不少險情。但「坐唔定」的壞習慣未除,太早止蝕被震走。要避過前者,純靠一個忍字,但後者要做得好,要有好技術。

許多散戶的毛病,是股價連番下跌仍然不走,愈跌愈坐,不懂止蝕,俗稱坐艇。止蝕可以很簡單,例如機械式止蝕(過了某個百分比),或用平均線或通道中軸底線等;但這些簡單止蝕法並不保證能作出最好的決定,因為市場實在太多變。跌穿技術位置,又或者跌了超過15%後,被嚇走,隨後即大力反彈,偶爾也會發生。

但另一種「坐唔定中伏」,是帳面有微利(或打平),但股價在低位長期徘徊,又或者遇頂回落。這個時候考眼光、耐性及信心,因為,有些股票可能一沉不起以月或年計,有些假破,有些卻等待一個時機爆上,如何分辨?

最近我的失策主要不是高追或不懂止蝕,而是欠缺眼光、耐性及信心。兗州煤(1171)捱了頗長時間,結果最近在 6.1 水平憤而沽貨,只賺了微利,結果不久現升上7元以上,一去無回頭。我在5.6低位看中了聯想(992),買了,卻在5.9  欠缺耐性(我猜它會回落至5.7,想候低買)沽了,只有微利,結果它升上5. 2 水平,非常無癮。對基本分析欠缺信心,便會犯這種錯誤。至今看得最準的,只有萬科(2202),由19 元水平買入,升至23 元以上止賺,接著便一直回落至今,賺了非常完美的一個波幅。


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

業績期的風險

績前炒上,績後插水,這個公式幾乎有七成準確。但知道也不易避過,因為變化頗多端。

1. 不知績前炒上多少才算炒上;

2. 績前期有時很長,炒上亦可緩可急;

3. 有時績前很久已靜靜炒上,但出業績前一個月可以很淡靜,甚至已開始下跌,出了業績仍然急插;

要判斷需要經驗,我明顯經驗還不足。聯合能源(467)出業績前已回落了一陣子,業績不錯,起碼是轉虧為盈,但想不到卻業績後續跌。最失策是我中途加了注,令虧蝕擴大,最後嚴守止蝕離場,汲取了教訓。

其他持股的績後大跌,我基本上能避過。例如易大宗(1733),績前兩個月沽了三次,加起來的利潤大約是貨尾的市值,暫時尚算穩健。最準確的是最後一沽,在1.5水平,績後曾跌至0.9!內房萬科(2202)我也在幾乎高位$24水平以上止賺,績後回至$21水平。

績前股價被推低的,暫時算是猜中了IMAX 中國(1970),同時是扭虧,因為績前沒有在股價上反映(由33元水平上來),所以績後能反映。現在到了39-40元徘徊,希望有力再上一下。

今年主題應該是波幅,業績期尤烈。

2017年4月2日 星期日

特首政治經濟學:港式超級富豪的末日之戰


今年特首選舉最奇特的現象,不是北京政府信任的林鄭月娥當了特首,也不是她拿了777張票。最神奇的,是薯粉的出現。至今,也沒有人講得清楚,薯粉存在的作用及價值,更不要說出現的理由,選後薯粉亦用完即棄了。用曾俊華的話,大家陪他發了一場夢,可是這真只是夢嗎?

夢?

先說作用與價值。反中共?一眾粉絲支持一位願意為23條立法的候選人,如何反中共?他連831也不敢否定,便叫希望?他還曾是梁振英提議中央任命的特區政府大員。反西環?西環何時獨立了?它不過是中共的一部份。就當大紀元是真理報,西環真是香港政治夥團,與中央不同利益,但曾俊華何時罵過西環干政?何時抵抗過西環?倒是胡國興提議為基本法22條立法算有交待了,連林鄭都說西環不要去遊說立法會議員。

至於用民意挾迫中央欽點曾,則純屬九十年代的「民主抗共」的翻版。內裡的虛妄與矛盾,早被看穿。「民主抗共」戲名不敢再提,但戲碼還要繼續,不過,絕對發揮不了「抗共」作用,只能玩弄薯粉及自己。

港式超級富豪的黄昏

最好的說法是,他代表了一面反西環旗幟。但是,誰要這面旗幟?揮舞這面旗來幹啥?當然不是小小反對派市民需要,反對派也不需這面旗幟,他們抗議西環的遊行示威還去得少嗎?這面旗是香港統治階級要繼續治港的槓桿,尤其是以李嘉誠為首及代表的華資超級富豪。

細心一看,薯粉成分複雜。宣傳機器有《蘋果日報》黎智英、D100的鄭大班,幾位名嘴KOL發揮了最大效用。舊電池翻新再充電的劉細良及他的「城寨」,亦應記一功。再加852的游清源,連標榜專業的眾新聞也有撐曾傾向。他們動員起溫和泛民兩政黨,還竟然可以外加一些本土派KOL,集合了最廣闊的反對派光譜,置於一位溫和建制派翼下,實乃回歸以來最巧妙的操作。而且,薯片翼下應該還有許多中間派或稍為親建制的市民,否則民望不會如此之高。

能操此盤的人,只有本港出身的華資超級富豪所領導的「在野」精英,而且薯粉這場夢也對他們也最有利,讓他們嘗試重奪香港的管治權。他們的帝國要在中國甚至世界有更大的政經影響力,亦只能靠這一步,即使前途艱難。

以香港為家的全球資産階級

與15世紀佛羅倫斯的Medici家族一樣,這類超級富豪,以香港為家,卻成區域性甚至全球資產階級,靠的並不是「自由市場」或「企業家精神」,而是過去幾十年有能力跟政權打交道,無論是英國、港英政府、中共及特區政府。他們的生意不是靠開超級市場或藥房,而是靠具有壟斷地位的基礎公用設施,兼從中套利(例如土地及壟斷事業)。你看他們在香港以至全世界搞電訊、碼頭、能源、電力、水力等等,便知他們的本性與斤兩。他們在香港最為人注意的地產業務,也靠與政府批地、規劃及開發緊密合作才能成事,否則買來的新界農地也只能永遠是農地。

他們的經濟及政治影響力,在80-90年代曾經幫過中共。但回歸以來,碰上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興起,卻反而受到制肘。他們要去英國、澳洲收購點能源、公用、電訊企業還算游仞有餘,但在自己這個新家門卻處處碰壁,因為他們鬥不過中共的國企,要像阿里巴巴、騰訊等民企得到中共扶植,也輪不到他們。李家的Tom.com與騰訊(700)差不多同時成立,但比後者早上市,因為有李家雄厚的資本。但今天的股王是騰訊,而不是連不少香港股民也不識的Tom集團(2383)。香港超級富豪最多只能做些國內地產(李家搶到一點碼頭已算不錯),還要排在有國企背景或得國家支持的內房公司之後。原以為中國的資本主義崛起需要他們,可是最終靠中共的官僚與美國財金精英,便綽綽有餘了。以李嘉誠為例,在大陸的生意做不大,狠下心腸調整一下全球資產分佈,便招官煤譏為「逃跑」,「有違商業邏輯」。

李嘉誠這種超級鉅富,中共當然忌諱,所以一直限制他在中國政經裡的影響力,所以生意做不大。就連隨傳隨到的「梁粉」羅康瑞,大陸的房地産生意愈來愈難做,90年至2000年代初,搞出上海「新天地」,一時無兩,但近十年已盛況不再,舊城改造難做,買地亦輪不到他。香港資産階級只有把資産及資金投入到大陸國企民營,做個食息及食利者,像坐擁兩千億港元的李兆基,便似個超級散戶,H股及A股大好友,長期投資碧桂園(2007)、中人壽(2628),但要控制任何中國的産業或城市都幾近不可能。

他們在中國經濟的失意,與他們在香港的失落是同步的。2010年前後,民間批評他們為地產霸權,只是一個開端。由曾蔭權之治末期到換上梁振英,是他們最挫折之時,郭炳江捲入許仕仁的官商勾結案,他們支持的曾蔭權公職行為失當等等。這一切其實是北京以至中聯辦向他們發放的最凶險訊息。同時,香港地產生意也愈來愈做;當國家資本也來香港買地之時,正式宣佈他們的老本行有危機。中共要宣佈,如今是香港資産階級神話的黄昏。

唯一活路

資本無國界,但卻不能不跟講疆界地盤的政權打交道。有人甘心做中共鷹犬,苟存於亂世,但亦有人不甘心,或者,甘心者多少內裡也有點不甘心。他們心想,若連自己出身的香港也搞不定,那就不要到中國大陸或外國混了。但是,世界的確難混,那怕是有幾千幾萬億元身家的大財主,亦沒有例外。香港不再是以前模樣,中共要收編建制派,強控兼收人心,邊緣化這些港産統治階級。民間覺得你為富不仁,出賣香港,有奶便是娘,今天的政治反對派亦非容易控制。因此,遊戲早已不再只是安坐政協人大位置,以換取生意滔滔,兼插手香港政局那樣簡單。

控制香港,參與城市治理,始終是全球企業王國的生存與發展所必需,即使是在全球化年代,否則無論多大的資産階級都只是一只「冇腳嘅雀仔」。香港這些超級富豪,有的是資産,但他們的權力網絡與地方根基在中港兩地正被瓦解,在歐洲等地則還在經營建設之中。要向北京討價還價,一味服從也不是辦法。表面合作裝作順從,背地裡搞些小動作,顯示一下自己的肌肉,不要讓習近平看扁,是為上策。

然而,把特首欽點權由北京手上搶過來,是痴人說夢,用來忽悠香港反對派可以,每天看著市場上落、討價還價的資産階級並不愛發這種夢。但是,他們暗地裡實實在在配合反對派發揮在野「否決權」,卻是可以的,拿丁點錢便養幾個反對派兼撑曾的媒體,亦綽綽有餘。推倒梁振英,Anyone But CY已成功了,曾俊華拿多少票不重要,最重要是拿到民主派的三百票。政治角力不在選舉,而在於夢要發得愈大愈好,也在於選後向缺乏民望的林鄭月娥討點好處,例如起碼可以安插幾個局長,甚至說不定可向北京政府要點經濟好處。我估計,即使中國大陸權貴太多,容不下這些「外人」,國企要到海外收購,香港超級富豪既是競爭對手,也可以是合作夥伴。

李嘉誠的眼淚,是為了香港而流,還是為了自己的王國而流,並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他們如今只能玩這種危險的「兩面派」遊戲:他們要把梁振英從特首位置拉下來(說不定他們向北京遊說說,讓他做太上皇更合適),暗地裡支持一堆缺錢的反對派媒體及KOL,更可以捧出曾俊華;但也要逆向操作,到了最後關頭幾乎All in 林鄭月娥,只留幾票給曾俊華(反正他已完成歷史任務了),讓他做一次溫和泛民的共主。

只有做只變色龍,才能令他們找回在中港政治的存在感,找到自己的支撑點,主動權,才能在爭奪香港管治權上有一個位置,進行一場末日戰爭。


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

如何知道自己是正確的?


散戶不是巴菲特,本錢有限,市場波動心情也特別激動。上升又怕持貨少,下跌便更容易崩潰。個股買錯難免,但總體策略要大致正確。但怎樣才算正確?


批評別人做錯易,批評自己難,找出正確的通則更是困難。但我自己總結了一個不太科學的經驗︰如果跌市你不怎麼「肉赤」,不太感到害怕,甚至有點高興,大概你的策略便做對了。因為你風險管理得宜,或之前倉位理想,甚至有本錢等待低位買貨。相反,大市跌了少許,你便覺得天塌下來,睡不著,那麼,你便需要調整一下策略,有可能注碼過高,風險分散不夠,錯判形勢,高追得太多等等。

上星期大市由高位跌了兩百多點,固然有坐貨,但總體上沒有虧本,也有持股逆市升。更重要的是,我還有頗足夠現金。撫心自問,有些想買又未買的股,股價跌至目標以下,非常抵買。開心與擔心相比,前者較大,策略大致沒錯。


上星期買了特步國際(1368)第一注,已接近一年低位。早前曾升上3.6 水平,業績後插水,現在只有3.06左右 。在國內運動用品之中,PE是最低的11 倍,安踏體育( 2020)早前大跌差不多一成,還是20-17倍,低於20元可以考慮(起碼還要多跌5%)。我相信,通脹與內需(尤其是它轉向兒童用品)帶動,會有一定升幅,但我也預期它再跌,要買第二注。
 
最近格隆匯再次點石成金,上星期安捷利實業( 1639)被它評了一番,馬上連升四天,升了25%!最近兩天又急回,不知是否北水熱錢。套句阿源的話:這些機會不屬於我的。 

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

好淡無需爭持

又到了好淡爭持的時刻。

好友在上周四恒指升近五百點後看好,除了少數瘋狂唱好外,大部份人也只是「逐級睇」。某淡友大師繼續七七四十九注Put輪,罵盡好友,但他自己在23400水平也會平掉部份淡倉獲利,絕不死沽。單邊主義者,無論看淡看好,都很有機會落得國泰航空(293)高層的下場,原油期貨長合約,對沖變對賭,大蝕85億。

由97年至今,香港股市經歷了好幾次大小長短不一的泡沫,區域性、全球性、板塊類股災都關香港事。市場投資者,無論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,風險意識極強。所以大摩的摩笛不再容易吹起,股市升了,高追散戶少於「望到家鄕」的坐艇戶。

風險意識高,可以蠃可以輸,甚至有時過高反而增加了風險,這就是香港樓市故事。地産商說,樓市有剛性需求,但當樓市超越大部份人負擔,剛性在哪?當然不住屋需求,而是投資。但樓市又是否很可觀的投資呢?相比起恒指、地産股、或個別增長股,還是不高(上星期《信報》有篇文),但勝在波動少。所以,逃避風險的投資需求是香港樓市上升的動力。

從長時段來看,樓市風險的結構不同股市,前者周期長,後者周期短(尤其是港股),而且交易成本貴,市場深度不足,好的時候因為有人封盤,願出高價也買不到,壞的時候,大劈價也賣不出。好淡對一次或錯一次可以影響半生或一生財富。

股市嘛,這個月好友勝,下個月淡友可以復仇,而好友也可即時變淡友,相反亦然。爭持只屬短期,無謂長期爭持,爭持亦無謂。

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

小試OBV


面對市場波動,散戶猶如大海裡的小舟。高追坐貨機會大,低撈亦可能遇上底處未算底。不問價買了死坐,則每日等到家鄉。

Lesser evil,兩害取其輕,低撈風險較低,即起碼在近期最高位下跌了才買。當然,買之前要考慮兩個條件。

第一,基本因素。該股是否基本因素可以?是否估值低廉?PE、PB等可以客觀參考,但行業前景則有時也不容判斷。不過,如果是行業龍頭之一,一般會比較靠譜。

第二,技術指標。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OBV是不錯的指標,當然,前提是基本因素可以,同時,遇上股價急插會比較好,最好是由正數高位跌穿0,直至負數。跌穿後,OBV與股價都通常會回彈少許,但不要急於買入,要等OBV再跌至比之前的負數更低的位置,然後再緩慢回升至之前的位置左右甚至之上,便較為確認是回升。

其實,這個過程應該就是大戶收集。大戶也不想接火棒,所以,總會等短線反彈過後才加大收集力度,而且,收集是有收集期,收集期內會盡量隱藏自己收集活動,所以,OBV會有第二或第三個低位。這個時候,散戶最難捱,當散戶沽貨或絕望了,反而是大戶收集的最好時機,但散戶一般難以確定收集期的長短(正所謂「悶死你」)。當OBV再升時,是因為大戶也隱藏不了自己的買盤,這個時候入市便較穩妥。

最近我根據這個程序,買了聯想(992),成績不錯。在4.63買入,後來在4.74再加注,現到了4.85,雖然所賺不多,但勝在有成就感,考考自己的眼光及忍耐力。

OBV似乎對撈底幫助較大,我還未掌握到它對高追的幫助。我也不肯定,破零是否一個準確訊號。我只試過根據破零撈IMAX China(1970),當時基於炒業績,在二月中以35元水平買入,之後兩天跌至33元水平,後來在出業績前後升回35水平。錯過了一小截利潤,當時考慮應否加注,我當時主要是想,既然OBV升破零,有可能在正數維持一段時間,所以在36元水平加了小注。現在到了37元水平,大致策略尚算正確,希望不會無疾而終。


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散戶要投資多少家公司?

我曾經試過只買三至五家公司,但成績並不如理想。現在分散投資在十間公司左右,輕則只投5%的本金,重則投10-15%的本金(通常是分兩注以至三注),成績似乎較好。

當然,兩個策略有好有壞,但對散戶來說,以前的做法的好處是,若看對了板塊及公司,加上看對了方向(股價由低位進入上升軌),頻頻加倉,利潤會較可觀。舉個極端例子,十年前只買騰訊(700),每到低位加注,十年不沽,利潤會極好!但是,有多少個散戶可以這樣做呢?而且,當日買對騰訊,才有可能,買了別的股票,結局可能不一樣。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未免風險太高,因為散戶畢竟眼光不夠專業戶好,未必看得準那家公司或板塊上升。更重要的是,散戶有時又對「震倉」過於敏感,對低位反彈的反應也不夠快,因為佔本金的比例太高,所以容易被「震」走,難以客觀看市。

反而後者的策略,令散戶的心理狀態較好。即使見好,也只是小本多加兩注,甚至去到某些高位止賺部份,保留低價貨底,伺機而行。同時,若買了即跌,也較容易客觀判斷是止蝕還是溝貨(即使是恐慌過度止蝕後回升,也損失不大),因為涉及金額不高。

半年前開始買了基建股,到今日已止賺了兩三次,也加注了兩三次。回顧半年,對當中的回調較能適應,因為貨底較低,金額不高。當然,分散也不宜過多,除非機械式操作(不大理公司及市況),否則多至二十間公司,對一位業餘投資者來說會有點吃不消。

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

炒業績也不易

最近不少股票績前炒上,績後要跌,匯豐(5)是其一。要賺錢,要把握起步點。如果你在去年底60元下開始買入,能在績前最高68元水平沽出,可賺超過10%。不過,由於績後下跌至63-64水平,甚至有估計要回到60元水平,所以,如果繼續持有,即時止賺也不多,不止賺,則可能要捱一下價才能有合理。

相反,績前炒落,尤其是炒轉虧為盈,可能更有憧憬。但是,起點同樣重要。我在IMAX中國(1970)出業績前猜它會開始賺錢了,因為它的戲院增長強勁,當中有大量可分成收入,換言之,猜它進入收成期,而且是落後股。我在二月中買入,$35.15,已算是一年低位,而且交投不是很活躍。怎知它在過去一星期跌至最低$32水平,簡直是震倉。我不敢溝貨,也不敢沽(我想證明自己的策略是對是錯,所以要持貨至業績後)。

昨天開始回升,收市後公佈業績,果然賺了3千多萬。今天股價由$33水平,大升8%至$36.1,非常厲害,但我只賺了不足3%,因為我的起點不夠好。希望往後能站穩50天線上,之後再破位穿越100天及150天線,企穩再加注。

前者比較有信心,後者則很難說。因為,畢竟IMAX中國的生意靠的是電影源(主要是大片,小預算電影不用IMAX闊銀幕),電影是一部一部的,每一部都不同主題及吸引力,票房也不同。不過,電影也屬內需,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力似乎不俗。

同時,有機會想再買內需相關的股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