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

如何知道自己是正確的?


散戶不是巴菲特,本錢有限,市場波動心情也特別激動。上升又怕持貨少,下跌便更容易崩潰。個股買錯難免,但總體策略要大致正確。但怎樣才算正確?


批評別人做錯易,批評自己難,找出正確的通則更是困難。但我自己總結了一個不太科學的經驗︰如果跌市你不怎麼「肉赤」,不太感到害怕,甚至有點高興,大概你的策略便做對了。因為你風險管理得宜,或之前倉位理想,甚至有本錢等待低位買貨。相反,大市跌了少許,你便覺得天塌下來,睡不著,那麼,你便需要調整一下策略,有可能注碼過高,風險分散不夠,錯判形勢,高追得太多等等。

上星期大市由高位跌了兩百多點,固然有坐貨,但總體上沒有虧本,也有持股逆市升。更重要的是,我還有頗足夠現金。撫心自問,有些想買又未買的股,股價跌至目標以下,非常抵買。開心與擔心相比,前者較大,策略大致沒錯。


上星期買了特步國際(1368)第一注,已接近一年低位。早前曾升上3.6 水平,業績後插水,現在只有3.06左右 。在國內運動用品之中,PE是最低的11 倍,安踏體育( 2020)早前大跌差不多一成,還是20-17倍,低於20元可以考慮(起碼還要多跌5%)。我相信,通脹與內需(尤其是它轉向兒童用品)帶動,會有一定升幅,但我也預期它再跌,要買第二注。
 
最近格隆匯再次點石成金,上星期安捷利實業( 1639)被它評了一番,馬上連升四天,升了25%!最近兩天又急回,不知是否北水熱錢。套句阿源的話:這些機會不屬於我的。 

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

好淡無需爭持

又到了好淡爭持的時刻。

好友在上周四恒指升近五百點後看好,除了少數瘋狂唱好外,大部份人也只是「逐級睇」。某淡友大師繼續七七四十九注Put輪,罵盡好友,但他自己在23400水平也會平掉部份淡倉獲利,絕不死沽。單邊主義者,無論看淡看好,都很有機會落得國泰航空(293)高層的下場,原油期貨長合約,對沖變對賭,大蝕85億。

由97年至今,香港股市經歷了好幾次大小長短不一的泡沫,區域性、全球性、板塊類股災都關香港事。市場投資者,無論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,風險意識極強。所以大摩的摩笛不再容易吹起,股市升了,高追散戶少於「望到家鄕」的坐艇戶。

風險意識高,可以蠃可以輸,甚至有時過高反而增加了風險,這就是香港樓市故事。地産商說,樓市有剛性需求,但當樓市超越大部份人負擔,剛性在哪?當然不住屋需求,而是投資。但樓市又是否很可觀的投資呢?相比起恒指、地産股、或個別增長股,還是不高(上星期《信報》有篇文),但勝在波動少。所以,逃避風險的投資需求是香港樓市上升的動力。

從長時段來看,樓市風險的結構不同股市,前者周期長,後者周期短(尤其是港股),而且交易成本貴,市場深度不足,好的時候因為有人封盤,願出高價也買不到,壞的時候,大劈價也賣不出。好淡對一次或錯一次可以影響半生或一生財富。

股市嘛,這個月好友勝,下個月淡友可以復仇,而好友也可即時變淡友,相反亦然。爭持只屬短期,無謂長期爭持,爭持亦無謂。

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

小試OBV


面對市場波動,散戶猶如大海裡的小舟。高追坐貨機會大,低撈亦可能遇上底處未算底。不問價買了死坐,則每日等到家鄉。

Lesser evil,兩害取其輕,低撈風險較低,即起碼在近期最高位下跌了才買。當然,買之前要考慮兩個條件。

第一,基本因素。該股是否基本因素可以?是否估值低廉?PE、PB等可以客觀參考,但行業前景則有時也不容判斷。不過,如果是行業龍頭之一,一般會比較靠譜。

第二,技術指標。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OBV是不錯的指標,當然,前提是基本因素可以,同時,遇上股價急插會比較好,最好是由正數高位跌穿0,直至負數。跌穿後,OBV與股價都通常會回彈少許,但不要急於買入,要等OBV再跌至比之前的負數更低的位置,然後再緩慢回升至之前的位置左右甚至之上,便較為確認是回升。

其實,這個過程應該就是大戶收集。大戶也不想接火棒,所以,總會等短線反彈過後才加大收集力度,而且,收集是有收集期,收集期內會盡量隱藏自己收集活動,所以,OBV會有第二或第三個低位。這個時候,散戶最難捱,當散戶沽貨或絕望了,反而是大戶收集的最好時機,但散戶一般難以確定收集期的長短(正所謂「悶死你」)。當OBV再升時,是因為大戶也隱藏不了自己的買盤,這個時候入市便較穩妥。

最近我根據這個程序,買了聯想(992),成績不錯。在4.63買入,後來在4.74再加注,現到了4.85,雖然所賺不多,但勝在有成就感,考考自己的眼光及忍耐力。

OBV似乎對撈底幫助較大,我還未掌握到它對高追的幫助。我也不肯定,破零是否一個準確訊號。我只試過根據破零撈IMAX China(1970),當時基於炒業績,在二月中以35元水平買入,之後兩天跌至33元水平,後來在出業績前後升回35水平。錯過了一小截利潤,當時考慮應否加注,我當時主要是想,既然OBV升破零,有可能在正數維持一段時間,所以在36元水平加了小注。現在到了37元水平,大致策略尚算正確,希望不會無疾而終。


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散戶要投資多少家公司?

我曾經試過只買三至五家公司,但成績並不如理想。現在分散投資在十間公司左右,輕則只投5%的本金,重則投10-15%的本金(通常是分兩注以至三注),成績似乎較好。

當然,兩個策略有好有壞,但對散戶來說,以前的做法的好處是,若看對了板塊及公司,加上看對了方向(股價由低位進入上升軌),頻頻加倉,利潤會較可觀。舉個極端例子,十年前只買騰訊(700),每到低位加注,十年不沽,利潤會極好!但是,有多少個散戶可以這樣做呢?而且,當日買對騰訊,才有可能,買了別的股票,結局可能不一樣。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未免風險太高,因為散戶畢竟眼光不夠專業戶好,未必看得準那家公司或板塊上升。更重要的是,散戶有時又對「震倉」過於敏感,對低位反彈的反應也不夠快,因為佔本金的比例太高,所以容易被「震」走,難以客觀看市。

反而後者的策略,令散戶的心理狀態較好。即使見好,也只是小本多加兩注,甚至去到某些高位止賺部份,保留低價貨底,伺機而行。同時,若買了即跌,也較容易客觀判斷是止蝕還是溝貨(即使是恐慌過度止蝕後回升,也損失不大),因為涉及金額不高。

半年前開始買了基建股,到今日已止賺了兩三次,也加注了兩三次。回顧半年,對當中的回調較能適應,因為貨底較低,金額不高。當然,分散也不宜過多,除非機械式操作(不大理公司及市況),否則多至二十間公司,對一位業餘投資者來說會有點吃不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