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風險

美股及日股都持續向上,香港卻向下。


港股是外資與大陸資本的戰場。本來在「資產荒」及人民幣貶值預期的背景下,國企也好,民企也好,都要出外,出外的第一站往往泊在香港。即使不外出,也想收購上市公司分享利潤或甚至自己做莊,而這些公司,通常與香港有關。這些收購要收益豐厚,當然要有槓桿,組織了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信託、資管各方面的資金。例如,前陣子寶能系收購萬科(2202),以及中國恒大(3333)的各種動作。中央對這些資本的配置心情矛盾,既想他們配得好,又怕他們搞出亂子,尤其是險資。12月初,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狠批「野蠻人」,把這些配置資本,尤其是舉牌收購行動喊停。


這些政策風險,是外資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猶豫的原因之一(另一原因當然是中國經濟降速),態度至今依然審慎。加上資本進出的限制以及匯兌風險,他們不願長期投資形成動力,寧願趁現在美元上升、加息周期開始,重回美國,難怪美股有那麼多動力股,香港卻幾乎絕跡。近年來,中資的股價要麼波動性頗高,周期很短,要麼就是乏人問津(但估值便宜的卻不少),很少有持續增長動力。




監管不是問題,但監管欠缺章法規律,長官意志主導一切,外資便只會短炒,而且沽出比買入要狠。這是中國式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風險特色。


今天港股跟隨中國A股狠跌300多點,便是一個例子。基建股中長期看好,我手上的也要從高位下跌一至兩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